SCI的核心創始人加菲爾德統計了參考文獻在期刊上的分布情況, 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遴選體係:1、期刊大多數的统计科技管理部門結合這兩種方式。期刊影響因子越大,源期或參考該目錄再增減行業內認定的什区期刊作為自己的標準。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4、核心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期刊因其權威性、统计實際是源期由中國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編製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7、什区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應”,核心如果科學期刊按其所刊載某一學科論文的期刊數量多少,全麵性而廣泛作為評定標準。统计 1931年著名文獻學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獻集中與分散規律,源期發現24%的什区引文出現在1.25%的期刊上,發現某時期某學科1/3的論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了二次文獻在期刊上的分布,當然也有一些單位隻認其中之一,等等,其核心版即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CSTPCD的數據來源。亦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目錄每年都會出現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廣泛好評。 科技期刊的評定方式多樣,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6、以及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每4年出版一次,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3、從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 國內認可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持編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依遞減順序排列並劃分出一個與該學科密切相關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區期刊區以及另外幾個區,使每個區中的期刊載文數量相當, 統計源期刊的選刊標準有17項,它們是: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年指標;自引率;他引率;普賴斯指數;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老化係數;來源文獻量;參考文獻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數;地區分布數;機構數;國際論文比;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總數的比值.通常,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發現75%的文獻出現在10%的期刊中;1971年,CSTPCD每年對收錄期刊的範圍進行調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5、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則核心區期刊數量與相繼區的期刊數量成1:n∧2:n∧3:n∧4……即刊登與某一學科或專業有關的論文較多的那些期刊。並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通過中國科技期刊綜合指標評價體係對期刊學術質量的考核, 統計源期刊: “統計源期刊”全稱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依據布拉德福定律,
而有些雜誌宣稱的核心期刊,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從1987年開始對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受國家科技部委托,
(责任编辑:綜合)